蒙田大道 30 號
進入蒙田大道 30 號的心臟地帶,在 75 年前孕育出 Christian Dior 傳奇的「擁擠而細小的蜂巢」!
在 1946 年開幕時,Christian Dior 只有三個工作坊:兩個「flou」工作坊和一個「裁縫」工作坊,就坐落在屋簷之下。在 1947 年 2 月 12 日推出的首個系列獲得空前成功,大量湧入的訂單迫使這位時裝設計師盡快加建兩個工作坊,以應付訂單需求。翌年,在業主 Marcel Boussac 的同意下,在庭院後方加建了一棟七層高的建築,以增設更多工作坊。1952 年,在 13, rue François Ier 加建了更多工作坊。
每個工藝坊有 20 至 40 名員工,但只有三部縫紉機,階級分工在工藝坊裡非常重要。在 1956 年出版的《L’Express》中,有一篇介紹 Dior 品牌的專題文章,解釋了品牌的架構:「一名 première(首席女裁縫師)、兩名 secondes(副手)、合資格的 premières mains(主裁縫師)、合資格的 secondes mains(裁縫師副手)、初級 secondes mains(裁縫師副手)、petites mains(女裁縫)及學徒。學徒會經歷三年半的實習期,期間會學習專業的裁縫技術,同時會擔任「跑腿」,穿梭不同的部門,特別是來往倉庫。
女裁縫師正在縫製舞會禮服襯裙,攝於約 1950 年。
卓越的工藝品質令巴黎領先全球。Christian Dior 深明此道,因此他寫下了:「我們必須堅持這些傳統,才能將這些傳統傳承給下一代……這些傳統就是我們的寶藏和文明之花。」
高級訂製工藝坊分為兩類:「flou」工藝坊以輕盈布料創作飄逸的設計,例如高級女裝上衫或連身裙;而「裁縫」工藝坊則專責結構嚴謹的服裝,基本上是套裝和大衣。這些技術上的差異是高級訂製服裝的基本。
在 Christian Dior 的工藝坊內準備 1950 秋冬高級訂製系列。
引用 Christian Dior 的描述,工藝坊是真正的「解碼家」,他們把設計師在紙上的草圖以布料精確地詮釋。所有員工正繁忙而有序地工作。每一個系列需於少於一個半月內創作大約 180 個原型,然後在法國高級時裝公會 (Le Chambre Syndicale de la Haute Couture) 指定的日子展出。
如 Christian Dior 寫道:「我所感受和渴望的一切經過千人千手去塑形、裁剪、組裝、拼合、縫製和加工。」 時至今日,品牌工藝坊依然謹遵他的想法,是精湛工藝的守護者和執行者。
女裁縫師正在製作一件晚裝,攝於約 1950 年。
「童話故事充滿了禮服,散發月亮光華的禮服為時光添上色彩。法國高級訂製從未忘記這一點。」摘自記者 Louise de Vilmorin 在 1945 年撰寫的文章《Modes nouvelles, bonnes Nouvelles》(意為「好消息,好時尚」)。「工匠創作出這些如童話故事般夢幻的作品,不像是超越了常人嗎? 這要歸功於他們的努力、他們的熱誠和勇氣,讓我們夢想成真。」
工藝坊的所有女裁縫師正在為 1950 秋冬高級訂製系列製作 Amérique 舞會禮服。
進入蒙田大道 30 號的心臟地帶,在 75 年前孕育出 Christian Dior 傳奇的「擁擠而細小的蜂巢」!